目前,室外活动减少,看电视、看手机的时间增加,许多人觉得眼睛不舒服,或者视力下降。如何科学用眼?在人员密集区如何做好眼部防护?记者采访医院院长张弘教授。 出门时何时需要佩戴护目镜? 张弘教授表示,病毒的眼部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:通过飞沫直接入眼,例如:患者咳嗽、打喷嚏;接触患者体液、血液后再通过揉眼等途径感染;多数冠状病毒喜欢低温繁殖,在空气中存活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,温度超过20℃时离开宿主载体大概能存活10分钟左右。但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的存活时间尚不明确,估计与多数冠状病毒类似,也就是说,理论上一个病人路过,咳嗽飞沫中的病毒可以附在空气中的悬浮微粒上存活半个小时以上,在这期间人如果经过的话会有落入结膜导致发病的危险。 但实际上,这种风险是极低的,因为空气的流动,导致病毒被稀释,病毒的量较难达到致病的程度。不过在密闭空间里,如室内,感染是有可能的。因此,平常出门进行户外运动或活动时,在人群密度低、通风情况好的情况下,不必过度紧张,没有必要佩戴护目镜。 居家期间,张弘提醒这些易患的眼类疾病需要提高警惕。家长在家要多多注意家里活泼好动的小朋友,以免发生不必要的眼睛伤害;另外要注意防近视,居家期间,面对手机的时间增多,要注意科学用眼:需要减少看电脑、手机等的使用时间,特别是要减少在关灯环境下使用手机的频率,否则就会出现眼疲劳、干眼等不适症状。此外,注意手部卫生、正确洗手,不要用手揉眼,防止间接接触传染的发生;要提高自身免疫力,避免用眼疲劳、避免熬夜。 张弘教授提醒 如果出现突然的视力下降、眼红、眼胀、眼痛等症状,请您一定要及时来院就诊,以免延误病情。因为有一些眼底疾病或者眼科的急症,如:视网膜血管栓塞、视网膜脱离、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等,都些是会导致失明的眼病,如有这类眼病是万万不能耽误的。 来源:哈尔滨新闻网 邹璐记者:张美玲 编辑:刘铖 声明: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。邮箱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