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癜风诚信为民 http://m.39.net/news/a_5248708.html2月18日,浙江大医院发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浙江诊疗经验(精简版),它分11个部分,包括检验检测及防护、肺部影像学检查、核酸检测、呼吸支持等。资料图方非摄1月19日,浙大一院接诊杭州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,到今天,刚好一个月。在抗疫一个月之际,浙大一院发布这个诊疗经验,可谓是一个月的实战总结。这个诊疗经验是如何产生的?它在临床诊疗中又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?当天下午,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和专家组对此进行了解读。插管病人用上这种治疗一周后转危为安“这个诊疗经验是我们经过反复酝酿和讨论写出来的,它是我们现在治疗新冠肺炎病人的一个初步经验,随着对疾病认识的加深,这个方法会不断更改。”梁廷波说,它的产生是基于日常对新冠肺炎的治疗经验,同时借鉴了非典、H7N9的经验,“是对既往经验的传承,同时提炼了新经验。”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治疗中,浙江诊疗经验能起到什么作用呢?我们先来听听浙大一院感染病科主任盛吉芳介绍的一个病例。一位60多岁的重症女患者从外地转院到杭州。来的路上情况已经很差,氧饱和度大幅下降,出现呼吸衰竭。“我在远程会诊时,就建议,这位患者需要插管,才能转运,不然这一路上,她肯定顶不牢,会有危险。”会诊是下午3点多进行的,晚上10点,患者抵达浙大一院之江院区。“我们这里通过气道管理,呼吸机支持,然后抗病毒控制炎症,减少肺里的渗出,营养支持,这样一系列支持后,一周后,就脱机、拔管,锻炼,从ICU转至普通病房,又待了几天后,完全达到出院标准。”盛吉芳解释,这个标准是:体温正常3天以上,肺部病灶完全吸收,不吸氧的情况下,氧饱和度95%以上,核酸检测连续两次及以上阴性。截至2月18日20点,浙大一院累计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人,这其中超七成是危重症重症。出院病人已有五批45位。而所有这些已治愈或者症状变轻的患者都受益于这套诊疗经验。听着寥寥数语,背后却惊心动魄。假阴性被这样“揪”出诊疗经验中提及,核酸阳性是新冠肺炎确诊的金标准。但核酸检测存在假阴性现象,因此对于肺部CT高度疑似新冠肺炎患者的,即使核酸检测阴性,仍须隔离患者并连续进行标本联合送检。“核酸检测加肺部影像学是我们目前零漏诊的一个杀手锏。”梁廷波说,以核酸检测为标准,但又不以它为唯一依据,这是浙大一院在新冠肺炎诊治一开始,就采用的方法。曾有一位女患者,5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。“但她有明确的武汉流行病学史,我们又觉得她不是普通的炎症,和常规肺炎不一样,和新冠肺炎很像,所以决定不能放过。”盛吉芳说。最终这位女患者被确诊,治愈后出院。让梁廷波印象深刻的还有另外一位患者:她在浙大一院庆春院区发热门诊就诊时,两次核酸检测都是阴性,“看了她肺部的片子,我们不放心,就把她列为疑似病例,收治到之江院区,经过深部采样后,发现是阳性,而且还是位重症病人。”对于假阴性,盛吉芳也做了解释,这在一定程度上和检测采样有关,“痰标本的阳性率最高,鼻拭子次之,咽拭子最低。我们会根据流行病学史、影像学等,反过来采样。”迄今为止,已有三四位这样的病人,被浙大一院“揪”出。“对这样的病人,我们会隔离治疗,进一步明确,这样可以保护更多的人。一旦漏诊,危害会很大。”梁廷波书记说,“所以,我们每位专家的神经每天都是紧绷的。”粪便检测阳性不可出院诊疗经验在出院标准中有这么一条:粪便病毒核酸检测阴性。“我们所有出院的患者,都会进行粪便病毒核酸检测,阴性才可以出院。”浙大一院检验科主任陈瑜说。“这个病的传染力很强,传播途径以呼吸道为主,当然,被多次提及的粪口传播,我们在一线工作也遇到过这种情况,这个时候,我们就给自己提出这个问题:要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13801256026.com/pgst/pgst/6360.html |